在“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之际,一场由人民健康发起、针对百日咳的全面科普行动——“一苗当先,百日不慌”正式启动。该行动旨在通过创新的科普方式,提升公众对百日咳这一传染病的认识,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未来。
百日咳再次抬头,免疫屏障面临新考验
百日咳,一种曾经对婴幼儿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其特征性症状包括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和吸气时的“鸡鸣”声,病程可能持续数月[1]。自1978年中国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百日咳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近年来,由于百日咳传播模式的改变、疾病认知度的提升、监测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百日咳的发病率有所反弹。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是去年同期的54倍[2],这一数字令人担忧。
百日咳的免疫保护并非永久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的效果会逐渐减弱,导致易感人群的积累。青少年和成人虽然自身罹患百日咳后较少出现重症或死亡,但他们可以成为百日咳的传播者,最终影响到婴幼儿。特别是3月龄以下的婴儿,由于缺乏百日咳保护性抗体,更容易受到感染[3],甚至发展为重症[4]。因此,加强百日咳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创新科普提升认知,筑牢百日咳预防防线
随着我国逐步积累起大量的百日咳易感人群[5],为了提高公众对百日咳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人民健康发起了“一苗当先,百日不慌”百日咳公众科普行动。全国各地的预防接种单位积极响应,通过创意科普活动,如绘本、互动H5、科普海报等,向新生儿家长传递百日咳相关知识。人民健康推出了“打苗手账”,专为新手爸妈设计,通过简单明了的指导,帮助他们理清疫苗接种的优缺点,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与此同时,“心价比计算器”趣味H5也通过互动测试的方式,帮助家长补充知识,填补认知空白,让他们能够为孩子的健康做出高收益的决策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家长树立及时、全程、高效接种疫苗的理念,为百日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行动还特别推出了《森林里的夜半鸡鸣》科普绘本,以充满趣味的森林童话为载体,将百日咳的传播方式和防控方法巧妙融入其中。通过轻松的故事情节,家长与孩子可以一起了解百日咳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知名科普博主六层楼先生为绘本作序,表示:“作为长期活跃于一线的科普工作者,我非常高兴看到关键的百日咳科普,能通过绘本等新颖的形式走进广大‘有娃家庭’,让知识以一种更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被传播。希望这本绘本可以陪伴孩子与家长共度亲子阅读的温馨时刻,也使疾病预防的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预防为先,精准接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疫苗接种方面,中国内地已上市的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中的百白破疫苗,以及自费的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接种百白破和四联疫苗的起始时间为3月龄,而五联疫苗的接种时间可提前至2月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接种首剂疫苗即可预防42.1%的百日咳住院治疗,而完成全程接种后,预防效果可达到100%[6]。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邓继岿教授强调:“我们鼓励家长在推荐的最早年龄启动DTaP基础免疫程序,以确保接种程序的尽快完成和百日咳的尽早预防。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唯一不受争议的保护性抗原就是百日咳毒素(PT)[7]。研究表明,使用组分纯化工艺的含百日咳疫苗,可让百日咳抗原含量稳定[8].[9].[10]、纯度高[11],为宝宝提供更持久的保护[12].[13]。”
邓继岿教授进一步表示:“从长远来看,联合程度越高的疫苗,各方获益也越多。不仅可以减轻新生儿及其父母的接种负担,还能助力提升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覆盖率,从而降低婴幼儿感染百日咳所带来的社会负担。要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加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预防接种和科普宣教、开展多渠道监测预警等,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 55.008(2017):568-572.
[2]“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2024).”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专委会感染组,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方法学专委会, 等.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杂志 104.15 (2024) : 1258-1279.
[4] 康利民,米荣,崔小岱,等. "3月龄以下百日咳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 中华医学杂志 104.16(2024):1422-1425.
[5] 中华预防医学会等. "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2.6(2021):11.
[6] Mack, I., Erlanger, T. E., Lang, P., Sinniger, P., Perisa, D., & Heininger, U. “Dose-dependent effectiveness of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in infants: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Vaccine 38.6, (2020):1444-1449.
[7] 陈敏, 徐冰, 谢广中.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与百日咳预防." 中国疫苗和免疫 001(2008):014.
[8] 徐颖华等. "抗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应用研究." 药品评价 2.2(2005):4.
[9]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说明书.” 赛诺菲巴斯德
[10] 邵杰, 高晨燕, 杨焕. "基础免疫用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临床评价的考虑." 中国疫苗和免疫 25.5(2019):5.
[11] 卫辰等.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成品内毒素含量检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8.4(2015):5.
[12] Carlsson, Rose-Marie, et al. "Antibody persistence in five-year-old children who received a pentavalent combination vaccine in infanc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1.6 (2002): 535-541.
[13] 邹光荣等.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6.12(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