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女士的女儿今年8岁,她全副身心地扑在女儿身上,关心孩子的生活、成长和学习,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开始对她说谎了。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孩子不想去上学,希望待在家里,有姥姥陪着,觉得这样比在学校里和同学待在一起舒服多了。可是孩子也知道不去学校不好,不敢在这个事情上撒娇。有一天晚上,爸爸的肚子疼,姥姥和妈妈都劝爸爸第二天别去上班了,好好在家歇着。这样一来,孩子就觉得生病好,能不去学校,可以待在家里,于是她就照方抓药了。今天跟妈妈说这儿不舒服,过两天又跟妈妈说那里不舒服。开始的时候裴女士还真担心孩子真是哪里不舒服,就让女儿待在家里。可是慢慢地裴女士发现,女儿是装病,就是为了能不去学校。
可是她又不能当面戳穿女儿的谎言,害怕孩子也许会受到伤害。她也想过当女儿说谎的时候,带女儿去医院检查,不过那样一来,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还费钱。裴女士觉得很是烦恼——碰到孩子撒谎,还真是左右为难啊。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说谎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心理畸变。他通过对孩子习性的观察发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不能自由地实现他原有的发展计划,就可能导致心理畸变的发生,而且这种畸变在最初阶段总是难以察觉的。心理畸变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说谎。
孩子爱说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先天就具有欺骗和说谎的能力,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刚出生的婴儿,也都拥有一些天生的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这个时候,哪怕他们还不会说话,也能用他们的表情进行小小的欺骗。所以当孩子掌握语言后,说谎显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既然孩子说谎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就应该因势利导,在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何况,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应该批评和反对,比如说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几乎都是善意的,并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谎言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所有的父母也许都会记得《木偶奇遇记》里那个一说谎话鼻子就会变长的匹诺曹,以及在《狼来了》里,的那个小牧童。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父母会觉得孩子说谎是个“恶习”。其实,孩子说谎很少出于恶意,与其说他们在说谎,不如说他们只是在提供错误的信息而已,并且他们通常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说谎。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系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对孩子正确的评价,甚至会导致孩子也慢慢地认同父母的观点,以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说谎的原因很多,父母千万不可一概而论。
很多孩子说谎和父母有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于是,为了让父母关注自己,孩子就会撒谎说自己哪儿不舒服,来吸引父母注意。有时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些行为,也会被孩子模仿。比如父亲为了拒绝别人的邀请,就会寻找各种托词推脱,那么当孩子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也会如法炮制。当然了,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说些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另外,孩子也会通过撒谎来逃避惩罚。当孩子有了撒谎成功的经历之后,他们会更加认可这种方式,最终形成习惯。
此外,孩子之所以说谎,还可能是由于记忆的失真或者是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孩子的记忆力不如成人,容易张冠李戴,这种情况在很多时候也被认为是孩子说了谎。
孩子说谎固然不对,父母对孩子说谎如临大敌也情有可原。不过,想要让孩子少撒谎,父母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强化孩子诚实的行为等。
孩子说谎行为的形成也可以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加以解释。该强化理论提出,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把促使行为增强的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者均可导致孩子的说谎行为。所谓正强化,指给予愉快刺激,使行为得到强化。比如,一个孩子偶然对母亲撒了谎“我今天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母亲迅速作出回应,给予孩子奖赏,就使孩子的这种说谎行为得到了强化。相反,负强化是指消除厌恶的刺激,使行为得到强化。如孩子每次把花瓶打碎都会遭到父母的斥骂,但有一次他把摔坏的花瓶偷偷扔掉,躲过了父母的斥骂,这也使他的这种说谎行为得到了强化。所以说,父母的反应往往是孩子说谎的最大诱因。
专家支招
当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后,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孩子撒谎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撒谎的不良习惯。只有理智地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才会勇敢地向父母敞开心扉。
蒙台梭利说过,说谎是孩子心理畸变中最严重的缺点之一,但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若对这些行为给予各种形式的强制干预,反而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焦虑与恐慌,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懂得有时候适当的“忽视”,反而能使孩子的说谎行为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