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近年来,被称作“精神癌症”的自闭症已经逐渐被关注,家长、专家们依然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无药可医”的疾病,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助。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脑发育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等。
自闭症患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希望相违”。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日前,笔者走近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探访这个群体背后的故事。
“拉紧妈妈的手,我会一直爱着你”
腾腾很安静,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闹腾。“孩子两岁时发现患上了自闭症,我们无法接受,没听医生的建议,一直没带孩子去训练。直到腾腾5岁了,我们才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
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但是家人找过很多幼儿园,但一听腾腾有自闭症,无一例外都拒收了。于是孩子妈妈陪着腾腾每天都去康复中心进行各种训练。
每天,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带着腾腾一起运动、做游戏、学习,通过一系列语言指导、情感和行为训练,孩子开始慢慢学会表达。
“有一次我让他去睡觉,他说‘我要陪你。’孩子出生以来,我第一次这么感动。”腾腾妈妈说到孩子的进步热泪盈眶。“我查过很多资料该怎么更好地治愈他,虽然他现在跟正常的孩子相比,表达慢理解慢,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陪着他。”
“孩子每天有进步,我心中充满了希望”
一来到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笔者便听见从“情绪行为调整训练”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隔着窗户看到,3位老师带着3个大小不一的自闭症患儿和他们的家长,正在沙盘里玩游戏。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在老师和家长一遍遍指导之后,孩子们还是做得乱七八糟。
“不管做得好不好,孩子都会很高兴。”郭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孙子张泽轩就是其中笑得最开心的。“不善言辞、交流和语言障碍、只进行重复刻板的行为以及只对有限的活动感兴趣,这些都是典型自闭症的明显病征。”郭奶奶告诉记者,陪着孙子与自闭症“斗争”了10多年,这些知识她已经“倒背如流”。
“经过东区儿童康复中心的专业康复训练,孩子现在已经能逐渐适应,也能安静地坐一会儿了。孩子每天有进步,我心中充满了希望。就算付出十倍的努力,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
“精神癌症”期待更多关注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
目前,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区委区政府、北京市残联等单位的关心扶持下,在原北京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基础上升级而成,针对自闭症(孤独症)、认知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社交障碍、感统失调、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脑瘫儿童等等特殊儿童的生活习性与需要的科技化康复成长机构。中心总面积达1万平米,有130+各类功能教室,九大训练场地,可容纳500名儿童尽情拓展。
自闭症患者有所进步对他们的家庭来说代表着希望。“我们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致力于为自闭症的孩子们提供康复训练和教育,让他们也能进行社交。”创始人医学博士白晋如是说。
最后,希望全社会需对精神障碍患者有正确认识,消除偏见与歧视,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引导他们迈出家门,融于社区,走向社会。